1921年,上海,第五届远东运动会。
篮球决赛赛场。对阵双方——中国,菲律宾。比赛打得异常激烈。
最终,中国队员体力渐渐占了上风。在菲律宾队员步履减慢,防守乏力情况下,中国队一鼓作气,以30:27的三分优势(当时分制与今天不同)夺得本届运动会的篮球比赛金牌。
消息传出,整个运动会为之震动。毕竟这是中国篮球史上国际比赛的第一个冠军,是被人称为“东亚病夫”国度在大球项目上获得的第一项国际荣誉!几位中国队员拥抱在一起,兴奋地流下泪水。
今天,当唯一健在的当年五位篮球主力队员之一,现西北大学“终身教授”的王耀东老人回忆起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仍然是那么情不自禁,思绪万千……
王耀东教授,与本世纪同龄。1900年生于黑龙江一处叫二郎屯的地方。祖父曾做过清朝的二品官;父亲带兵抗击过侵华的八国联军,兵败后携妻儿逃难途中生下了王耀东。
1919年,19岁的王耀东因为身体健壮,又酷爱体育,便报考了北平师范大学体育专修科。在第一年上预科时,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王耀东被选拔进中国田径队,成了一名长跑运动员。可惜的是东北出生的他不适应马尼拉炎热的气候,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大大影响了技术水平发挥,未能取得好成绩,这在王耀东一直引为憾事。直到两年后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王耀东才又在篮球赛场与队友一道,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这一个篮球国际冠军的确是值得王耀东为之骄傲和长久记忆的,因为在旧中国全部参加的远东运动会中,唯有这一届冠军为中国人获得,其他均被菲律宾囊括。
1922年大学毕业之后,王耀东便留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八十年的体育教学生涯(这在中国体育教学史上恐怕绝无仅有)。王先生曾在北京大学、锦州交通大学任过教。抗日战争期间,随母校从北京内迁至西安,在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及天津北洋工学院三院校合组的“西安临时大学”任教;后又随该校迁移到陕西汉中城固一带,在由“西安临大”更名的“西北联合大学”任教;该校第二年改称“西北大学”,王耀东先生便担任体育教授,从此开始了他在该校任教授至今的教学生涯。
八年抗日战争,在王耀东教授的历程中,是一个非常时期。从西安迁往汉中城固时,道路非常艰难。中有秦岭阻隔,又无车辆通达。全校千余名师生,从宝鸡便开始了步行,一路跋山涉水。王耀东教授当时担任这支队伍的第一队领队。他一边前后奔波指挥队伍,一边与周围同学交谈以激励他们;他有力的步履和坚定自信的神态给了师生们以极大鼓舞。
学校设在陕南城固,条件非常简陋。一般的学习用具尚且不足,更谈不上体育设施了。当时担任学校体育卫生组长的王耀东教授仍尽最大可能开展体育活动,以增强艰苦环境下的学生体质。因陋就简,王教授就开设一些受场地限制不大的体育课程。例如田径、篮球、排球、垒球、体操等,女生体育课还加有舞蹈等。
正规课程之外,王教授还注意学生们业余时间的体育活动。每年假期,许多学生由于战火阻隔,无法回家,王教授便通过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来活跃他们的假日生活,也尽自己作为体育教师的一份职责。他自己业余时间,喜欢唱一嗓子京剧,偶尔打打麻将;夏季也常到汉江去游泳,这些是他锻炼身体的特别手段。京剧清唱、打麻将的健身方法一直保持到今天。
全国解放后,王耀东教授以更大热情,在他喜爱的体育教学战线上,为培养祖国建设人材辛勤耕耘。1952年,他与我国著名体育教授董守义、袁敦礼等人,合作编写了《体育锻炼与指导》一书。这本书在体育理论及实践尚十分单薄的解放初期,对发展体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王耀东先生对新中国体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他除了长期担任西北大学体育教授外,至今99岁高龄,仍担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陕西分会名誉主席等职。
粉碎“四人帮”后的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新中国在阔别世界体育舞台几十年后第一次派出运动队参加了这届盛会。当时已84岁高龄的王耀东教授随中国体育参观团赴美观摩比赛。在这次运动会上,中国队取得了荣获十五枚金牌的好成绩。面对这眼前情景,这位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亲身体验到体育事业发展历程的体育老人,感触万分。回国后不到一个半月时间,他在陕西省机关、学校、科研单位作了30余场精采的观感报告,通过大量事实对比,反映了社会及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变化;他那宏亮的嗓音,清晰的表述,又使人们在这位耄耋之年人身上感受到“生命在于运动”这朴素而科学的真理。这些报告得到与会同志的强烈反响……
面对这位与20世纪同龄的“全国健康老人”,自然地,我问到王教授长寿健身的“秘诀”。老人认为:自己一是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不良嗜好;二是生活有规律,一辈子没离开过体育。如今,老人还在工作。